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一直是中國學生留學的痛點之一。迫于文化沖突和學業壓力 每年都有中國留學生 特別是低齡留學生因為負面情緒而出現抑郁癥、精神疾病等問題 嚴重影響其在海外順利完成學業。關注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迫在眉睫。 秋季剛開學 13歲的函就被監護人帶到我的辦公室。她剛從北京來到一所私立寄宿學校讀9年級。 盡管學校安排了新老學生結對輔導 組織新生周末旅游等活動 開學一周內 函還是因為不和任何人講話而被校方要求找心理咨詢師 以排除心理障礙的可能。 2000年開始在國外做學校心理學醫生 函是我服務過的第一位小留學生。從那年起 越來越多的小留學生開始出現在我工作的公立初中和高中及周圍的私立寄宿學校里。 注重抗挫折力、減壓機制、交流能力等軟因素培養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 發達國家有意開放并降低中國小留學生簽證門檻 大批低齡學生早早離開父母來海外學習和生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海外學校并沒有為這些急速增加的國際學生配備相應的心理資源。其實 研究生走出國門 能夠增長見識 但并不應該鼓勵中國孩子小小年紀就出國留學 原因是他們“心理應變能力、自我管理、安全意識都不夠成熟”“情形令人擔心”。 世界衛生組織對心理健康的定義是“個人能夠實現自己的潛能 舒緩生活中的壓力 有效率地工作 為社區做貢獻的狀態”。2014至2015學年 賓州大學1800多位中國留學生中大約有12%尋求過心理咨詢。小留學生因為更分散 還沒有普查數據 但因為各種適應不良出現的心理健康和行為問題開始越來越引起大眾關注。為此 當愛子心切的父母為孩子們打包最新款的手提電腦、充足的學費和時尚的衣著時 有沒有問過:留學的行囊里 心理健康裝備好了嗎? 初二來到海外留學的穎同學 父親陪讀了一年后 在初三開始出現焦慮癥狀 高一發展成厭食癥 身體的虛弱開始造成長期曠課 最終被學校勸退。曾在國內成績不差 積極參加機器人隊等活動 同伴關系也良好的程同學 高一突然被轉到海外留學。由于語言和文化的障礙 學習和生活上失去了成就感和親密的人際關系 沒了上進的動力 程開始沉迷于電腦游戲 荒廢學業不說 脾氣也開始異常暴躁 情緒起伏大 最后以被開除告終。 當然。 適應得好的小留學生也有 但占少數。比如剛滿14歲的桑妮 一到國外私立高中就如饑似渴地投入到學業和課外社團中 并忙著參加舞會等各種活動。雖然桑妮也有文化上的困惑 比如對國外同學相對成熟、開放的穿衣打扮有認知差異 但開放的態度和強烈的求知欲 在學業和人際關系上的順利適應 為她之后4年的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對比這兩類孩子 不難發現 是否在成長過程中培養了良好的心理素質 發展了抗挫折力、減壓機制、交流能力等軟因素 起著關鍵作用。 全面了解 知難而進 培養獨立生活和自理能力 在人們唏噓感嘆國內眾多因壓力或高考失利而失望的孩子時 很少有人想到 彼岸那看似自由的校園也遠不是輕松的樂園。以美國為例遊學代辦 “美國壓力”(TheStressinAmerica)報道表示 美國青少年(13至17歲)壓力指數超過健康標準 83%認為學校是壓力的主要來源。其中 40%表示自己易怒 36%表示緊張或者焦慮。 30%長期情緒低落或者抑郁。美國大約10.7%的青少年被確診有抑郁癥 5.9%有嚴重焦慮癥狀。斯坦福大學最新一項對近5000名高中生的普查發現 54%的女生和32%的男生表示他們在最近1個月有3個以上與壓力有關的身體癥狀 如頭疼、腹痛、難以入睡等。 函出國前 其父母一直堅信國外高中課程簡單 國內中上游學生一定可以在那里出類拔萃 因此除了參加入學考試外 并沒有幫助函做任何其他準備。函說 她并沒有反對出國讀高中的決定 但對國外教育不了解 學校也是父母選的菲律賓遊學 學習沒有目標。開學后 函被繁重的課業打個措手不及 導致抑郁。 相比之下 桑妮早就了解到國外高中課程雖內容不如國內的深 但側重理解和應用 強調交流合作 同時還要考慮課外活動的全面發展 想完成得好并不容易。桑妮的英語在國內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托福110分 口語也非常好 所以在學習方面基本不需要過渡。最難得的是 她在國內就養成了勤奮的學習習慣 小學升初中考上了深圳百合外國語學校。這所全寄宿制初中 不僅學術強 還非常注重素質教育 每個月組織一次大型活動。桑妮積極參加 如校園廣播主持人、外語節組織者等。她在班里年齡最小 卻擔任了宿舍長 協助老師管理宿舍。托福和相關考試、申請文書和校園面試等菲律賓遊學 都是她和家長一起思考自己的性格特點、優勢劣勢 挑選出適合自己的高中。桑妮習慣并期待緊張的學習節奏 并在出國前刻意培養自己的獨立生活和自理能力 這和計劃通過留學來逃避高考 或留學并非己意的學生 在心理上有天壤之別。 |